— 逸见如故 —

爱到极致,行到极端

书名:侣行(套装共4册) 作者:张昕宇

读后感:13年,16年,22年,在我无数个焦虑恐惧的夜晚,侣行给我力量,迫切希望得到安稳的生活时,他们去往一个个充满危险和威胁的地方,而他们的“勇”并不是“莽”,是做足了准备的,出发有准备,路上有照应,应急有措施,危险有安保,归来才平安。侣行,不是说走就走,是准备好了说带你走就能带你走。

2022-04-25

原文:我有几次精神崩溃、失声痛哭。在汪洋大海上,在眼泪婆娑里,我觉得什么都模糊了。眼前的天空大海似乎不那么美了,面前的人脸轮廓似乎不那么熟悉了,心里的信念不再坚定不移了。 彼时,我眼前的山,不再是山。我开始不相信自己的所见,开始怀疑自己的所往。

想法:这样的强者能人都有精神崩溃痛哭的时刻,便是不能顾及亲友爱人。这种无助比之罪责自己更悲恸。

2022-04-26

原文:我们没法扭转乾坤,我们给出怜悯或同情没有任何意义。我们走在路上,和他们站在一起,站在战争里,站在艰难里,站在阴云下,用同理心去面对、去解读、去思考这一切,将其如实呈现出来,带出去,传播开。这些,就是我们的有所为!

想法:这是大爱无疆的人。

2022-04-26

原文:所以每次出行前,我的心完全是被忧惧占据着的,这种心态和处女座的特性,一起逼迫着我必须超冷静地思考问题,全方位地考虑各种因素,预设各种困难,然后做好万全准备,设定应急预案。我们无法规避危险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,尽量把危险降到最低。

想法:有万全准备才能上路,钱,衣物,药,充电设备,路线规划,应急措施。

2022-04-26

原文:身赴险途,不能只凭爱和勇气。

想法:

2022-04-26

原文:其实在我的理解里,在无人区里最恐怖的就是等待。本来不测风云就是未知的,躲着可能偏偏就赶上了,往前走两步可能就绕开了。这样无声的等待,更增添了大伙儿心里的紧张感。就像许许多多沙漠里的故事,前方可能是沙暴,可能什么都没有,也可能是绿洲。而待在原地,就只有沙漠。

想法:原地等待的过程中,未知的恐怖依旧在前进,不妨往前走两步,也许就能绕开,也可能绕不开,但总好过原地待命的干耗着。

2022-04-26

原文:每个人都能动起来,不急不躁,找到自己的位置。我伸手知道递什么工具,皱个眉知道哪儿出故障了。互补互助,协同作战。没有人抱怨,没有人泄气。一把灰抹一把汗,埋头就是干。

想法: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默契配合。

2022-04-26

原文:真遇到事儿的时候,慌乱和埋怨,只会把人推向深渊。害怕无用,先想解决问题的办法。事后回想的时候,可以后怕,当然那也会更有味道吧。 莽夫和懦夫,没法行万里路。

想法:唯有冷静思考,切莫自乱阵脚。恐惧即恐惧本身。

2022-04-26

原文:我们仿佛是牵着手在走这一段路。路途艰辛,爱人在侧,山河遥远,携侣同行,那就没有越不过的天堑,没有迈不过的鸿沟。

想法:以前会感叹一句,写的真好。现在想的事,灵魂伴侣,齐心协力,多么美好。

2022-04-26

原文:若羌

想法:羌笛何须怨杨柳

2022-04-26

原文:他们需求的快乐真的很简单,却又如此难以得到。普天之下,这么多善良的人,却要无端遭受那些莫名的纷争与战火。

想法:

2022-04-26

原文:尘世纷争几何,我们应该抓住难得的快乐。

想法:好喜欢这句话。

2022-04-27

原文:有朋友问我们夫妻俩,既然你们那么喜欢孩子,为什么不自己要一个,或者一堆。这事儿吧,也有难言之隐,两年前我们去过切尔诺贝利,近距离接近了四号反应堆,我和梁红体内都还残留着核辐射的放射性物质,而这些至少需要五年才能完全通过新陈代谢排除出去。五年内,我们俩得强行丁克了。

想法:2016年的五年后,2021年。这一晃好几年。难熬的每一天,回过头了都是云烟。

2022-04-27

原文:在车上,大卫不厌其烦地告诉我,阿富汗是战争国家,这里很危险,这里很危险……要注意、要小心……他的语气里,显然已经不再是提醒,而是警告。我配合着点头,但是压根儿没听进去。我依然心急如焚,惦念着我的大伙伴们。 梁红可能为了让我稍微放松些,开玩笑说:“老张你这相思病犯得够重的,要是我跟你分开,你会这么惦记吗?” 我愣了下,伸手摸了摸她的头:“傻丫头,咱们分不开。”

想法:英联里的洛霞,他们的经典台词,有一句让我特别感动。“如果我们分开了怎么办?”“我们不会分开。”“我是说如果。”“那我会找到你的。”

2022-04-27

原文:“喀布尔”的字面意思,是贸易中枢。古往今来,西域的贩夫商旅、西方的探险商队,都会经过这里,在这里买卖易物,在这里互诉见闻。而进入近现代,这里几乎已经成了战争中枢。苏联入侵、美军轰炸、军阀混战,还有似乎无处不在的塔利班阴影,让这座城市荣光不再,褪去了历史遗留下的灿烂光环,只剩满目疮痍:残垣上的铁丝网、布满弹洞的墙壁。

想法:以悲怆命名的城市。

2022-04-27

原文:我们无法选择出身,无法选择背景,但是却可以坚持和抗争。

想法:

2022-04-27

原文:自由与枷锁、抗争与妥协、如此矛盾,如此立体,又如此无奈。

想法:

2022-04-27

原文:我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,面对这些“平凡人”的时候,我总会自惭形秽。我总想向他们表达敬意,却哑然失语;我总想伸出援手,却发现无能为力;我总想带来一点儿温暖和力量,却不知道我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有所裨益。

想法:我能供给的温暖是否真的温暖?

2022-04-27

原文:眼泪从来都没法浇灌出希望,也无法愈合伤痛。我们被感染的情绪、被击中的悲伤,无法释放。 行走越久,见得越多,愈发增添一种深深的无力感。对这个世界的那些残忍,那些无名的、无端的伤痛,我们走过,我们亲历,我们无可奈何。

想法:

2022-04-27

原文:倒退已经是一种无法接受的残忍,而更加让人心痛和无奈的,是逐渐习惯和没有希望。这是国之殇,民之难。

想法:

2022-04-27

原文:萨拉说,她并不惧怕生活的拮据和贫穷,她害怕的是始终笼罩在心头的恐惧。

想法:这句话敲击我的心,是我无法表达的心情,笼罩在心头的阴霾和恐惧,让我手指颤抖,思维紊乱,身体暴瘦,眼泪婆娑。

2022-04-27

原文:这个剧本,我递给过无数的海外影视公司和电影节,没有人愿意投资拍,他们都说,这个故事太积极了,太正向了,这不是阿富汗。有一些西方人在阿富汗投资,但是他们却不肯发展阿富汗的文化,因为文化会让人产生自主意识,有意识就会思变。西方人不想看到阿富汗的改变,他们似乎不希望看到阿富汗拥有真正的和平。

想法:思变,这太难了。人内心的恐惧感会吞噬希望和改变,无论当下境遇如何,但因为习惯,而不愿相信变化会带来好运。总体来说,是人固守的悲观主义思想在作祟。

2022-04-27

原文:在这个国家,坏人比好人多。于我而言真的很沮丧,因为我去过国外,去过欧洲,见识过外面的世界,然后现在又回到如牢笼般的家乡。这是我自己的决定,虽然我总是在笑着,但是心里始终是被难过占据着的;不管如何,我还是会坚持笑下去,因为我必须要用这种乐观的态度,来抵挡和消弭那些苦难和阻碍。

想法:

2022-04-28

原文:“那些被摧毁的记忆,不该被遗忘。我们希望能让世界再看巴米扬大佛一眼。这是我们这群重走丝绸之路的中国人送给巴米扬的礼物。只希望微弱一束光,照亮这儿的人。”

想法:

2022-04-28

原文:回去的路上我们再没有负能量,人和人之间最坦诚的交流果然是世间良药,能释怀不快,能融化隔阂,也让我们再次确认自己所作所为的意义所在。

想法:我们曾约定极度坦诚,我说极度坦诚造就无坚不摧的感情。我食言了。我藏起了心里的想法,把最爱的人推开了。我知道他不想在一种不清不楚的关系里痛苦,所以我推开了他。我们都认为离开了自己的对方就能开始新的生活。我们内心都有对极致的爱的渴望。所以可以把一个人放在心里十年。我经历的人情世故太少。余生我愿追随他的足迹,我们彼此的世界太空旷了,人潮涌动,却只剩彼此,他单薄倔强的站在那里,他把自己想象成孤胆英雄行在黑影里,我不是光,我是可以靠近他的萤火。前路太黑暗,带上我吧,我飞的太慢,等等我啊。

2022-04-28

原文:排爆服是拆弹部队的人工作上的唯一防护,但是实际上能提供的保护实在有限,对刺穿和小型爆炸有防护作用,真的遇到了大量的炸弹,这件排爆服唯一能做的,就是给拆弹人员留一个全尸。《拆弹部队》电影里有一个镜头相当写实:拆弹专家在拆除炸弹的时候发现了负责手机引爆的恐怖分子,紧急撤离的时候炸弹还是炸了,离爆炸点十几米开外的拆弹专家飞了出去,防护面罩里,是被剧烈爆炸震死的人喷出的一片猩红。

想法:我曾专程找来这个电影来看,爆炸瞬间,透明的面罩瞬间被血染红了,像井喷。

2022-04-28

原文:我还是执意要跟上去,这伙人干的大概是人类最危险的工作,但也是最高尚的工作,他们是在拯救人命。我不想让自己的躲避给他们一丝冷漠的感觉,或许我帮不上忙,在旁边也说不上支持和壮胆,但就是想让他们知道,他们不是孤军奋战。 在这个过程中,我始终张大着嘴巴。如果是个大型炸弹;做什么都没用;如果是颗小型炸弹,爆炸发生后,张着嘴能给体内减压,冲击波不会把眼球给冲出来,耳膜不会被震穿。

想法:自救老大绝对是认真的。

2022-04-29

原文:过去的悲痛经历,有的化作了一些人坚强活下去的力量,有的是一些人心里一直在不断流血的伤疤。

想法:

2022-04-29

原文:恶魔在人间,地狱空荡荡。

想法:

2022-04-29

原文:马丁·路德·金有句名言:“黑暗无法穿透黑暗,只有光明才可以。”这么多年了,属于阿富汗、属于伊拉克、属于叙利亚、属于利比亚等战乱国家的光明,何时才能照射到这里?

想法:

2022-04-29

原文:伊德玛博士是这儿的领导,当时正是他带着大伙儿,在空袭的炮火下冲出了避难所。空中的轰炸已经破坏了核电站的安全壳。伊德玛博士和同事们冒着炮火,用吊机将核燃料棒一根一根地吊出来,避免其在轰炸中引爆;然后将这些危险的燃料棒储存在桶中,再用水泥浇筑,埋入地下。 他们当时的这番大无畏举动,拯救了至少数百万人。这样的一群人,称之为英雄毫不为过。

想法:“2003年,以美国为首及其盟国组成的所谓的“联合国军”对图瓦萨的核设施进行了密集的轰炸。”及时抽出了碳棒,否则切尔诺贝利事件就会再次发生。

2022-04-29

原文:女兵自卫部队除了战场上的战斗力,对极端恐怖组织还有着别样的心理震慑力。在极端恐怖分子的认知里,如果死在女兵手下,那么死后是无法上天堂的。所以那些人在战场上特别害怕遭遇女兵。 同样的,如果女兵被极端恐怖组织俘获,也必将遭受非人的待遇。所以每一个女兵身上,都带着一颗“光荣弹”,当她们在战场上陷入绝境的时候,宁愿用上光荣弹,也决不束手就擒。

想法:

2022-04-29

原文:而他们的对手,是已经攻占了巴士拉武器库、摩苏尔武器库和叙利亚的巴沙尔武器库,拿到了大量先进武器的极端恐怖组织。简而言之,这支部队拿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军备,打着2015年的现代化战争。

想法:这让我想起了办公室同事跟我打趣的话,说我们坐在2022的办公室里,用着原始的装备干活,说的是手动销毁文件,没有碎纸机,领导无意间询问以后,搬来了一台碎纸机,不过专供领导使用,小小碎纸机,可禁不起频繁大量的使用率。

2022-04-29

原文:他们不幸地生活在战争国家,我们有幸在路上遇见并熟悉,但是分别之后就各自天涯,我们将奔赴前程,他们依然每天都被裹挟在战争的旋涡里。我时常会想念他们,期待着有再次见面的机会。然而很多人在我们当时的一次挥手告别之后,就再也没有机会见了。 阵地上的那些新朋友,仅仅过了两天就再也见不到了。还有很多人,我们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他们的音讯。在我们完成西行计划回国之后,2016年底,我从互联网上看到消息:我们去过的那个女兵营,在叙利亚北部的一次战斗中全军覆没了。那些年轻美丽的姑娘,都成了烈士。 梁红当时在家里放声大哭。我只能搂着她,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,我没法儿去安慰她,那一刻我也心如刀绞。

想法:共情能力强的人都是心善之人,快乐着别人的快乐,悲痛着别人的悲痛,

2022-04-29

原文:我们在旅途上认识,结下一段情缘,留下一段常在心间的回忆。我们又必须分手,或者去往别的方向,或者坚守在自己的生活里。战争总会无情地伸出魔爪,把这些分别变成生离死别,把这些活在彼此记忆里的人,变成阴阳两隔。

想法:活着,总会再见的。不管天涯海角,想见总会有机会见到的。仇恨,会让一个良善之人变的面目全非;爱,会让丧失希望的人容光焕发。

2022-04-29

原文:我们在马尔丁住了一宿,第二天继续往西走,朝着伊斯坦布尔进发。在路上的一家小饭馆里,大家给梁红过了个生日。我俩的生日其实只差五天,但完全是差别待遇,我在伊拉克过,她在土耳其过。

想法:我们俩的生日紧紧挨着,零点的钟声未敲响前是我的生日,敲响以后就是他的生日。这奇妙的缘分,是前世磕破了头才求来的。

2022-04-30

原文:哪怕他们需要穿越战火、穿越沙漠、穿越大海,还有各国的海岸警卫队封锁,这条路可能比待在家里期待和平的明天更加难走。但是对于这些人来说,他们知道,是战乱让他们一直生活在黑暗里,所以当眼前透过来一缕希望的阳光,哪怕危险,他们也愿意搏命去追逐那可能存在的天堂。

想法:

2022-04-30

原文: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,只是很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。而他们每个人,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。有些人出生在阿富汗、伊拉克、叙利亚、利比亚、尼日利亚……他们出生的时候,国家是安宁祥和的;而当他们长大后,面对的却是山河破碎和自己完全无法阻挡的洪水猛兽一般的战争。小一些的孩子,就出生在战争的旋涡里,这个世界给他们的第一印象,就是爆炸、死亡和逃难。

想法:不能选择的境遇,真的对无能为力感到悲哀。似乎除了拼命活着别无他法。

2022-04-30

原文:我们这一路走过的许多地区,都被笼罩在战火里。战乱祸起于人,是我们触摸不到的阶层的、精神的、宗教的冲突。然后它们裹挟千年历史文明,裹挟万里大好江山,裹挟亿万民众,一起在铁与血的泥沼里挣扎。 那些流淌的血是真实的,有温度、有味道的;那些伤疤是无法痊愈的,会刺痛终生的;那些梦魇是无法治愈的,会萦绕至死的。 我们曾想去帮助一些人,改变一些局面;我们曾为他们的故事悲伤、同情甚至暴怒。走到最后,我却已经不会言语、没有表情,无能为力,无可奈何。

想法:苦难的人抗争不过命运的安排,不是笑对人生,就是郁郁而终。但是希望,未来的路上,都有人不离不弃的相伴。

评论

2022-04-30